纪录片《布达拉宫》:讲民族故事之精彩 彰中华文化之底蕴
2024-12-06
日期:2017-07-18 浏览量:194235
都市上空飘浮的民族符号——评《屋顶上的马奶节》
额才吉和妻子娜仁托娅到深圳打拼数年,共同经营一个小宾馆。平淡的生活消磨了额才吉这个草原男人的激情,他出轨琪琪格并向妻子提出离婚。老母亲召集全家进行危机公关——举办马奶节。额才吉在筹备马奶节的过程中,逐渐重拾传统文化认同,最终回归家庭。
一直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的导演韩万峰,这一次将摄影机对准了蒙古族城市移民家庭。他的新片《屋顶上的马奶节》,关注了在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群体进入大城市生活这一社会现象,试图回答他们如何在城市的异质文化环境中处理自我身份的问题。
与惯于在较为封闭和单一空间中展开叙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比,《屋顶上的马奶节》引入了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图景,这一突破也更加考验影片主创发现生活、洞察生活的能力。影片中不乏少数民族与城市居民之间差异的细节表现。例如,娜仁托娅报名参加舞蹈班的场景就是这样的:
“姓名?”一个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娜仁托娅。”夹杂着蒙古语弹舌音的普通话回答道。
此时,影片刚刚开始,影像尚未出现,在黑色的银幕上,人物身份和环境的张力已经凸现,仅靠声音手段就呈现了草原移民者身份的异质性。
此后,身着现代服装、开着小轿车的娜仁托娅去港口买鱼,回家后为一家人做了一桌饭菜,配上一壶奶茶。她分别用汉语和蒙古语跟一家老小在饭桌上闲谈。这些片段充满生活的质感,使观众迅速进入到少数民族的城市生活情境中。
导演以平实的影像风格和小景别镜头,把原生在草原的蒙古族人包裹在逼仄的城市建筑空间中,惟有老额吉常常闲坐在屋顶上仰望辽阔的天空。额才吉家的三代人,棱镜般地折射出生活在城市的蒙古族移民保留民族性的不同程度——老额吉恍若活在城市空间中的蒙古族人类学标本,时刻提醒着儿孙们的民族身份;额才吉和娜仁托娅一代,城市和草原赋予了令他们惶惑不安的双重身份;他们的后代乌云和乌兰,则是只会说汉语的都市新一代。
而在深圳这个多元文化空间里,另一位蒙古族女性琪琪格则倒向了城市。她沉迷于金钱和享乐,平时说着汉语、爱打麻将,还引诱有妇之夫,是不被同族人认同的蒙古族人。她代表了少数民族在城市的另一种值得批判和反思的生活状态。
然而,影片以概念化的人物设置及其对立关系,把少数民族文化与都市文化冲突的主题与一个中年危机的故事嫁接在一起,将少数民族城市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主题附着在一个道德化的故事之上,冲淡了影片本可以更加深入的文化思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少数民族文化与都市文化简单化了。
而老额吉犹如草原母亲的化身,她只穿蒙古袍,只说蒙古语,每日敬拜成吉思汗像,是该片中最为概念化的人物之一。当男主角额才吉陷入移情别恋的迷途中时,他如孩童般俯伏在老额吉膝上,老额吉悠长的蒙古长调在蓝天白云下飘扬……她没有责备儿子的出轨,而是把他生活和情感的一切矛盾归咎于城市。
如片名一样,飘浮在都市上空的蒙古族符号在片中俯仰即是。这些符号是蒙古语、蒙古族舞蹈、蒙古袍、蒙古长调、成吉思汗崇拜、奶茶和马奶节……影片试图将生活在当代都市中的鲜活的蒙古族人,镶嵌在这些民俗展示般的符号体系中,以此作为解决民族身份问题的法则。然而,这最终无法回应影片所展示的当代中国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同时,影片对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冲突表达得有点主题先行。因此,少数民族在城市生活的种种文化冲突,最终难以找到安放的出口。
一直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的导演韩万峰,这一次将摄影机对准了蒙古族城市移民家庭。他的新片《屋顶上的马奶节》,关注了在城市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群体进入大城市生活这一社会现象,试图回答他们如何在城市的异质文化环境中处理自我身份的问题。
与惯于在较为封闭和单一空间中展开叙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比,《屋顶上的马奶节》引入了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图景,这一突破也更加考验影片主创发现生活、洞察生活的能力。影片中不乏少数民族与城市居民之间差异的细节表现。例如,娜仁托娅报名参加舞蹈班的场景就是这样的:
“姓名?”一个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娜仁托娅。”夹杂着蒙古语弹舌音的普通话回答道。
此时,影片刚刚开始,影像尚未出现,在黑色的银幕上,人物身份和环境的张力已经凸现,仅靠声音手段就呈现了草原移民者身份的异质性。
此后,身着现代服装、开着小轿车的娜仁托娅去港口买鱼,回家后为一家人做了一桌饭菜,配上一壶奶茶。她分别用汉语和蒙古语跟一家老小在饭桌上闲谈。这些片段充满生活的质感,使观众迅速进入到少数民族的城市生活情境中。
导演以平实的影像风格和小景别镜头,把原生在草原的蒙古族人包裹在逼仄的城市建筑空间中,惟有老额吉常常闲坐在屋顶上仰望辽阔的天空。额才吉家的三代人,棱镜般地折射出生活在城市的蒙古族移民保留民族性的不同程度——老额吉恍若活在城市空间中的蒙古族人类学标本,时刻提醒着儿孙们的民族身份;额才吉和娜仁托娅一代,城市和草原赋予了令他们惶惑不安的双重身份;他们的后代乌云和乌兰,则是只会说汉语的都市新一代。
而在深圳这个多元文化空间里,另一位蒙古族女性琪琪格则倒向了城市。她沉迷于金钱和享乐,平时说着汉语、爱打麻将,还引诱有妇之夫,是不被同族人认同的蒙古族人。她代表了少数民族在城市的另一种值得批判和反思的生活状态。
然而,影片以概念化的人物设置及其对立关系,把少数民族文化与都市文化冲突的主题与一个中年危机的故事嫁接在一起,将少数民族城市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主题附着在一个道德化的故事之上,冲淡了影片本可以更加深入的文化思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把少数民族文化与都市文化简单化了。
而老额吉犹如草原母亲的化身,她只穿蒙古袍,只说蒙古语,每日敬拜成吉思汗像,是该片中最为概念化的人物之一。当男主角额才吉陷入移情别恋的迷途中时,他如孩童般俯伏在老额吉膝上,老额吉悠长的蒙古长调在蓝天白云下飘扬……她没有责备儿子的出轨,而是把他生活和情感的一切矛盾归咎于城市。
如片名一样,飘浮在都市上空的蒙古族符号在片中俯仰即是。这些符号是蒙古语、蒙古族舞蹈、蒙古袍、蒙古长调、成吉思汗崇拜、奶茶和马奶节……影片试图将生活在当代都市中的鲜活的蒙古族人,镶嵌在这些民俗展示般的符号体系中,以此作为解决民族身份问题的法则。然而,这最终无法回应影片所展示的当代中国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同时,影片对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冲突表达得有点主题先行。因此,少数民族在城市生活的种种文化冲突,最终难以找到安放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