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征片公告
2024-12-06
日期:2016-11-03 浏览量:196582
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关注各民族儿童的成长与梦想
日前,由海豚传媒策划、制作和出品的大型民族题材儿童系列纪录片《我是中国的孩子》第一季,登陆湖南卫视《我的纪录片》栏目。该片主要讲述了各民族儿童的成长故事。摄制组历时4年,穿越11个省、5个自治区,走遍上百个村寨,行程逾30万公里,最终完成了该片。
在片中,首先跃入眼帘的是纯美的自然风光。从炎热潮湿的海南岛,到寒风刺骨的黑龙江,从万物复苏的初春,到果实累累的金秋,摄制组的足迹一一呈现。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景迈山上的千亩茶园、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帕米尔高原的璀璨星河……边疆壮美的景色通过镜头展现在观众面前。
跟随该片的镜头,能追溯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各民族灿烂的文化。哈尼族的十月年、彝族的火把节、佤族的拉木鼓、赫哲族的鱼皮画……这些文化瑰宝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重要的是,通过该片,能认识一群成长在中国各地的各民族儿童。塔吉克族女孩凯巴努的梦想是走出帕米尔高原,到北京学跳舞;苗族少年金鸿文希望自己能像《荒野求生》节目中的贝尔一样,成为一名探险家;纳西族男孩和康豪梦想有一天能在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踢一场球赛……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既代表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不同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他们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中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成长中经历的喜怒哀乐感染着观众。
海豚传媒总裁夏顺华说,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载体,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孩子的故事,一方面有利于向社会展示中国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儿童的心灵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受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该片总顾问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会理事长滕星,王建民、黄有福、祁慧军、朱靖江、杨福泉、巴战龙、方素梅等民族学专家学者担任分集顾问,保证了该片的权威性。
“《我是中国的孩子》这部纪录片,从各民族儿童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丰富的语言和文化遗产。我相信这部影片不仅对中国各族儿童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多民族大家庭意识和民族团结凝聚力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他们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一定的作用。”滕星说。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朱靖江认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纯真的风景。少数民族村寨中的儿童,更是在民族文化的滋养中,逐渐成长为支撑民族希望的栋梁之才。“我们用影像的方式贴近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并非为了猎奇,而是将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对未来的憧憬记录下来,展现他们丰富多彩而又天真烂漫的童年,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描绘蓝图。”
在片中,首先跃入眼帘的是纯美的自然风光。从炎热潮湿的海南岛,到寒风刺骨的黑龙江,从万物复苏的初春,到果实累累的金秋,摄制组的足迹一一呈现。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景迈山上的千亩茶园、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帕米尔高原的璀璨星河……边疆壮美的景色通过镜头展现在观众面前。
跟随该片的镜头,能追溯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各民族灿烂的文化。哈尼族的十月年、彝族的火把节、佤族的拉木鼓、赫哲族的鱼皮画……这些文化瑰宝让观众真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重要的是,通过该片,能认识一群成长在中国各地的各民族儿童。塔吉克族女孩凯巴努的梦想是走出帕米尔高原,到北京学跳舞;苗族少年金鸿文希望自己能像《荒野求生》节目中的贝尔一样,成为一名探险家;纳西族男孩和康豪梦想有一天能在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踢一场球赛……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既代表他们自己,也是这个时代、不同民族所有同龄孩子的缩影。他们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中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他们成长中经历的喜怒哀乐感染着观众。
海豚传媒总裁夏顺华说,纪录片作为一种艺术载体,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孩子的故事,一方面有利于向社会展示中国孩子的真实生活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儿童的心灵沟通架起一座桥梁;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受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该片总顾问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会理事长滕星,王建民、黄有福、祁慧军、朱靖江、杨福泉、巴战龙、方素梅等民族学专家学者担任分集顾问,保证了该片的权威性。
“《我是中国的孩子》这部纪录片,从各民族儿童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各民族多姿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丰富的语言和文化遗产。我相信这部影片不仅对中国各族儿童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多民族大家庭意识和民族团结凝聚力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他们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一定的作用。”滕星说。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朱靖江认为,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纯真的风景。少数民族村寨中的儿童,更是在民族文化的滋养中,逐渐成长为支撑民族希望的栋梁之才。“我们用影像的方式贴近少数民族的孩子们,并非为了猎奇,而是将他们的生活、学习与对未来的憧憬记录下来,展现他们丰富多彩而又天真烂漫的童年,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描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