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香巴拉意为“极乐世界”,这里是最热闹的世外桃源。《香巴拉深处》的第一集主题是《乐园》,讲述了六个在四川藏区不同地方发生的故事。故事里,草原男孩达娃亮吾因为家里的马姜玛尔要被卖掉而流下男子汉的眼泪;金川梨花沟里的奶奶操持一生,无怨无悔,笑着说“坚持就是胜利”;藏族姑娘次仁拉姆为了减轻当地女性的辛劳,立志苦学裁缝手艺并教会其他的姑娘,偶然间遇见了设计师五之,她的生活有了新的变化……这里有草原人家与赛马、与牦牛之间的和谐亲密,有着只在高原上才有的信仰,有着人性的光芒。乐园,不再是村落小镇,而是人心中的信仰与爱。就如纪录片中说的“走出去更清楚的回望自己,走进来,这里就是梦中的乐园。”
《香巴拉深处》帧帧画面精美绝伦,随手截图都是一副壁纸,听着意大利音乐家Simone Giuliani创作的片头音乐,更是让你鸡皮疙瘩掉落一地。《香巴拉深处》以全新视角聚焦了川藏地区,运用史诗般恢弘场面和禅意的叙事语言,以及最有人情味的世态素描手法,从普通人的情感出发,把遥远的“桃源想象”给了一个较为权威的视觉化定义,由此展现了在川藏地区这种极端环境下,藏民的生存智慧和温情。
我们生活在高节奏的“快”时代里,舒适便意味着淘汰。我们无法爽快地抛下手上的工作,不负责任地“说走就走”。但竞争随之带来了疲惫和劳累,身体被压垮,是我们最不愿意瞧见的事。《香巴拉深处》除了视觉上会让你享受到天然去雕饰的山川秀丽,在人文情怀里,还会唤起你童年记忆、撒丫子欢跑的赤子之心。正如知名音乐人老狼和小柯为影片联手创作的主题曲《无忧的蓝天》中唱到的:“最初的自己无忧无虑的蓝天,最初的自己没有忧伤的世界。”
较之以往的国产纪录片,《香巴拉深处》无疑是一匹有实力的黑马,它既采用了史诗电影惯用的宏大叙事方式,又着眼于讲述平淡却美丽的小人物故事,一张一合,收放自如。导演对影片节奏的得体把控,使得画面主体的运动、镜头的衔接和音乐的起伏,都恰到好处,让人目不转睛。
不仅如此,《香巴拉深处》在制作层面上,也采用了国际化一流技术——从片头的创意设计,到顶尖的4K摄影;从设计元素、字幕形态,到绝美高清的的画面输出,赋予了影片以现代感,表现了创新意识;又赋予了影片以社会历史感,表现了传承精神。
一方面,影像的高质量呈现依托于4K超高清的拍摄设备、无人机拍摄以及远程控制拍摄等多种组合拍摄方案,全方位探索了未知的藏区圣地,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大的视觉盛宴——蜿蜒的崇山峻岭,潺潺的溪水山涧,苍苍的巍峨雪山,让雄奇诡谲的神秘大地,在4K的镜头下展露无遗,使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另一方面,故事叙述也具有创新突破。导演让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活动本身来完成故事的走向,使人在观看时更能专注体会藏区的人文情怀——你会对即将失传的藏纸工艺揪心和惋惜;你会对藏汉和中外人民相爱欢雀和鼓舞;你会对藏区有全新的解读,对藏民有更崇高的敬意,更会唤起你远离城市喧嚣的冲动和初心。
除了追求视觉盛宴及人文风情,观众在观看《香格拉深处》时,还能深入了解川藏旅游的绝妙路线。此次摄制组走进了川西,选取了极具观赏价值和人文思考意义的地点,如丹巴,最具烟火气的村庄;如理塘,极度浪漫主义的圣地;如卧龙和耿达,天然的大氧吧,还能与国宝静距离接触。每一个地点都能成为你下一站旅途的中点。而对于去过川藏的游客们来说,也一定能在记录片中寻觅到熟悉又陌生的回忆。
【幕后话题】
“香巴拉”一直是个传奇,令世人向往。自然生态与人文世态的藏区纪录片《香巴拉深处》总导演闫大众曾是《舌尖上的中国I》的执行总编导,他表示,香巴拉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和净土。在四川藏区调研与拍摄过程中,对香巴拉这个概念深有体会,从一个符号变得越来越具体而生动。在当地听到一个藏族语汇——“玛拉亚”,意思是后花园里最美的那朵花。《香巴拉深处》就是要在香巴拉这个大花园里找到那朵最美的花,它可能是某个人,某个家庭,或者是大自然里的某个生灵,又或者是某种独特的习俗或生活状态。当然,最终它指向的是一种生命的境界,是至美至纯的心灵。我们希望能借这个片子对香巴拉进行一个较为权威的视觉定义,对那里进行最有人情味道的生态和世态素描。
《香巴拉深处》总制片人颜占领也是此前国产大型纪录片《第三极》的总制片人,据他介绍,《第三极》聚集的主体区域是西藏,这次将记录的视角转移到四川藏区,是打造系列涉藏纪录片精品的一个自然延续。《第三极》为国产纪录片树立了一个新的范式。《香巴拉深处》将在《第三极》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影像的技术指标上力争向国际上最优秀的纪录片看齐,故事的叙述方式也将有所突破,在运作模式上也更加开放灵活。
《香巴拉深处》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监制,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东方风行(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