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征片公告
2024-12-06
日期:2015-12-22 浏览量:194968
《巴桑的牛皮船》导演手记
刚拿到文学剧本时,我是恐惧的,刚从内地过来,对藏文化的不了解以及区域的差异,我十分抗拒,但是对我个人来讲又是一次挑战,让人跃跃欲试,毕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圣地梦,而我却能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这个梦境。导演李坤
关于微电影的思考
为此我翻阅了很多关于藏族的资料,看了一些关于藏文化的影视剧,带着学习的心态,希望不要触碰到一些关于民族的禁忌,毕竟文化的差异很大,我不想我的首部藏族题材的影片就受到抨击,而抨击的点,竟然是自己的不努力!
与佳云老师反复地商讨修改剧本,最终定稿,定稿后问题又来了,我们在实地采景选演员的过程中又发现很多剧情的设计与实际偏颇,我们对剧本进行了再版修整。
也许,有人不理解,几分钟的小片子,有必要搞得像大电影一样样样俱全么?我们选用藏族,实地拍摄,尽量还原不就可以了。我笑笑,不否认,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导致最会讲故事的中国编剧、中国导演失去了讲故事的能力,我们在一个三五分钟的片子里都不能游刃有余地倾注全力,那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宣称我们是新一代的电影人,去祈求前辈把中国电影的接力棒交给我们。我想如果你在做电影,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角色,导演、演员、化妆或者场工,都应该认真起来,因为你在我们的团队当中非常重要,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我们整个剧组的停摆。
我认为微电影不在于“微”字,而是要看见电影两个字,是电影就是综合性的艺术,就要五脏俱全、就要不遗余力地认真对待。
关于《巴桑的牛皮船》
为了丰富视角和内容,我尽可能的去跟团队沟通,当接到本子的时候他们不光看见的是我的思维,他们还有自己的思维,我们探讨、争吵,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等到所有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声音,我会微笑,因为那是快要看到结局的时候了。
在俊巴村选角色时,我们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村长和书记非常热情,我们喝着酥油茶坐在暖洋洋的茶馆里,等待村长召集村民。选角色很顺利,我们要的就是原汁原味,俊巴村也给了我们一个原生态。
角色选完了最大的难度就是沟通,他们的中文水平有限,看懂了字看不懂意思,我扯着嗓子,带着高原反应喊了一下午,我问懂了么?男主角巴桑说懂了一部分,我的玻璃心算是碎了一地。
整部片子中基本上90%都是藏语,我无法掌握他们的语气语态,甚至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说台词,这让我头很大,最后公司的老总请来了西藏传媒集团的康巴汉子来担当翻译,算是解决了语言不通这一难题。
短暂的休整之后,我决定试戏,毕竟在那种场景之下也许他们会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还是不行,那我只能选择专业的演员来担当,想得就得有舍。
出乎意料,“巴桑”的表现超级好,当他了解到剧情又有代入感的时候,我觉得他成了一个不输给大腕的一线演员,这总算让我悬着的心落回了远处。
基本上所有的场景也都选在了演员比较熟悉的地方,因为选在我熟悉的地方那是不可能了,所以就要尽量让演员呆在自然熟悉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发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专业的水准。
整部片子最难的,是如何让观众去了解片子中20年的一个时间跨度,观众不是傻子,不需要解说,但是又不能不把观众当成傻子,尽可能地保证片子的艺术性的情况下将故事的完整性展现清楚,短短几分钟,两代人,20年,一个真正的摆渡人,一个心灵的摆渡人,如何升华是我最在意的。
片子就要开机了,我不知道我能做到什么样,但是我知道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带着诚意,带着尊重,将巴桑的心灵图腾谱写。
关于微电影的思考
为此我翻阅了很多关于藏族的资料,看了一些关于藏文化的影视剧,带着学习的心态,希望不要触碰到一些关于民族的禁忌,毕竟文化的差异很大,我不想我的首部藏族题材的影片就受到抨击,而抨击的点,竟然是自己的不努力!
与佳云老师反复地商讨修改剧本,最终定稿,定稿后问题又来了,我们在实地采景选演员的过程中又发现很多剧情的设计与实际偏颇,我们对剧本进行了再版修整。
也许,有人不理解,几分钟的小片子,有必要搞得像大电影一样样样俱全么?我们选用藏族,实地拍摄,尽量还原不就可以了。我笑笑,不否认,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导致最会讲故事的中国编剧、中国导演失去了讲故事的能力,我们在一个三五分钟的片子里都不能游刃有余地倾注全力,那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宣称我们是新一代的电影人,去祈求前辈把中国电影的接力棒交给我们。我想如果你在做电影,不管你是从事什么样的角色,导演、演员、化妆或者场工,都应该认真起来,因为你在我们的团队当中非常重要,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我们整个剧组的停摆。
我认为微电影不在于“微”字,而是要看见电影两个字,是电影就是综合性的艺术,就要五脏俱全、就要不遗余力地认真对待。
关于《巴桑的牛皮船》
为了丰富视角和内容,我尽可能的去跟团队沟通,当接到本子的时候他们不光看见的是我的思维,他们还有自己的思维,我们探讨、争吵,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等到所有的声音变成了一个声音,我会微笑,因为那是快要看到结局的时候了。
在俊巴村选角色时,我们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村长和书记非常热情,我们喝着酥油茶坐在暖洋洋的茶馆里,等待村长召集村民。选角色很顺利,我们要的就是原汁原味,俊巴村也给了我们一个原生态。
角色选完了最大的难度就是沟通,他们的中文水平有限,看懂了字看不懂意思,我扯着嗓子,带着高原反应喊了一下午,我问懂了么?男主角巴桑说懂了一部分,我的玻璃心算是碎了一地。
整部片子中基本上90%都是藏语,我无法掌握他们的语气语态,甚至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说台词,这让我头很大,最后公司的老总请来了西藏传媒集团的康巴汉子来担当翻译,算是解决了语言不通这一难题。
短暂的休整之后,我决定试戏,毕竟在那种场景之下也许他们会有更好的理解,如果还是不行,那我只能选择专业的演员来担当,想得就得有舍。
出乎意料,“巴桑”的表现超级好,当他了解到剧情又有代入感的时候,我觉得他成了一个不输给大腕的一线演员,这总算让我悬着的心落回了远处。
基本上所有的场景也都选在了演员比较熟悉的地方,因为选在我熟悉的地方那是不可能了,所以就要尽量让演员呆在自然熟悉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发挥,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专业的水准。
整部片子最难的,是如何让观众去了解片子中20年的一个时间跨度,观众不是傻子,不需要解说,但是又不能不把观众当成傻子,尽可能地保证片子的艺术性的情况下将故事的完整性展现清楚,短短几分钟,两代人,20年,一个真正的摆渡人,一个心灵的摆渡人,如何升华是我最在意的。
片子就要开机了,我不知道我能做到什么样,但是我知道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带着诚意,带着尊重,将巴桑的心灵图腾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