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8-19 浏览量:194928
评论:期待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再是院线“少数民族”

说起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很多读者会想到《阿诗玛》《刘三姐》《五朵金花》这样的经典影片。优美的画面、精彩的对白以及电影中展现的浓郁民族风情,都是观众喜爱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原因。然而,也有不少观众发现,在电影院线大片云集的今天,具有鲜明艺术特点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却是凤毛麟角,如何重新唤起观众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热情,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进院线,也是不少电影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尴尬

老观众难忘经典,年轻人鲜有看过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国民族电影展也同期亮相,一批民族特色浓郁的影片也在电影展上同观众见面了。现场不少老观众发现,他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接触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了。来自山东的观众李庆祥说,从小就喜欢看民族题材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是他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中的情节、对白、插曲等,让他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不仅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同时通过这部影片也让他了解了很多新疆地区的民族风情,看到了边疆军民的友好情谊。

于江华女士是天津的老观众,今年已经60多岁了,她特意从天津坐动车来到北京参加中国民族电影展的活动。她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上映了一大批经典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这些电影丰富了当时的银幕,满足了观众需求,很多脍炙人口的影片让老影迷们至今天还津津乐道。于江华表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性非常强,通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能够展现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的故事,走进少数民族的生活,这也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老观众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抱有期待,但很多与这类电影少有接触的年轻人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小宇是本市重点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平日喜欢看电影,但他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看过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虽然听说过《刘三姐》这样的电影,但是电视很少播出,影院也见不到,我们自然也不会去看了。”小宇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王子月同学也有相似的看法,她从来没有看过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仅凭着印象感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都是在展现一些少数民族歌曲、舞蹈,再有就是一些革命战争年代的题材,找不到让她感兴趣的地方。

不过,也有一些年轻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天津师范大学俄语专业的张晓研同学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大多反映的是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秀艺术。该校新闻专业的王张雅同学看过不少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她认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历史传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很多人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还处在不十分了解的状态。在我看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至少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位同学说。

应加大宣传推广及对观众的引导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魅力难挡

“其实,很多导演、编剧对于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创作抱有极大的热情,优秀的作品也一定会有市场,我们只是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上缺少推广宣传,对观众也缺乏一定的引导。比如像李睿珺导演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这样的影片,应该受到媒体和观众的重视,我们影评推介的视角也不应该停留在那些商业大片上。”影评人李国强说。

由李睿珺导演的《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继在去年入围第2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之后,再次入围第65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角逐水晶熊奖。这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在国际影坛上获得的少有的佳绩。李睿珺说,他对民族电影抱着很深的感情,他从小生活在甘肃省高台县,与甘肃南部的裕固族自治县就隔着一片沙漠,肃南裕固族同胞经常会骑着骆驼穿过沙漠到高台县城买东西,他也结交了很多裕固族的小伙伴,时间一长,他和裕固族的同胞熟悉起来,也了解了很多裕固族的文化、艺术和民族精神。他希望通过电影的形式,将裕固族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来。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述了裕固族的故事,反映了草原沙化、河流干涸、牧民弃房迁移等现实问题。李睿珺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其自身的魅力,作为电影导演,不能只把视线放在商业大片上,也要将视角放得更远一些。

鄂温克族作家德纯燕认为,当今年轻人对于民族电影印象浅淡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拍摄数量不多,院线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排期过少等都使得年轻人较少接触这类影片,年轻人自然不会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深刻的印象。德纯燕说,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不应囿于某种形式,应该还原电影艺术的本身,具有艺术深邃的美,然后注入夯实的精神内核,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应该忠实于观众的内心,用胶片来尊重生命,诠释生命和记录生命。“中国民族电影人应该以自身独有的民族视觉来真实客观地表达其丰沛的民族情感,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每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坚守和延续。”不过,德纯燕也承认,在当前日益发展的商业化运作电影市场面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处境不容乐观。“这应该是一段沉淀或者蛰伏期,我们的少数民族有丰富且独特的文化沉淀,在世界文化日益趋同化的背景下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同时我们每个少数民族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内心体验,这也必然会成为创作优秀民族影片的基础。”

东乡族作家冯岩认为,一部好电影,总会把人们心中的梦想和理想中的生活放在银幕上变为现实,让人们为之感动,为之落泪。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冯岩也在心中酝酿着自己的“电影梦”,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奉献一部好看的电影剧本。不久前,冯岩听说东乡族题材影片《萨尔塔姑娘》即将开拍的消息后兴奋不已,她认为,东乡族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将视角放在普通的东乡人奋斗史上,再加入一些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等民族元素,应该是东乡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方向。

  未来电影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多管齐下推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复兴

“应该看到很多电影人都在热心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创作,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不仅仅单纯依靠电影人的努力,也应该从全社会来营造市场氛围,为少数民族电影人的创作提供便利条件。”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北京民族电影展创始人牛颂说。

牛颂认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象,在中国电影市场高速扩张的情况下,曾经辉煌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很快进入低潮甚至滑入低谷,并越来越显其边缘化的命运,很多年里竟然没有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能够真正进入放映院线,北京民族电影展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危急时刻”,希望为有志于振兴民族电影的各民族艺术家创造平台,建立集中展映、学术研讨、交流交易的机会,让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能够进入市场。

近年来,许多电影人都希望从各种渠道为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提供社会资源。从2013年开始,北京民族电影展也开始推行中国民族电影创投计划,不仅致力于为尚无电影的20多个少数民族拍摄故事影片,同时也致力改变少数民族电影进不了国内院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中国民族电影创投计划还努力推动国际合作,打开中国多民族历史文化宝库,激活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巨大潜能。截至目前,首批规划的影片《迁徙》(羌族)、《夜莺》(多民族)、《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裕固族)、《德吉德》(蒙古族)、《侗族大歌》(侗族)等影片相继拍摄完成,还有一些影片将在今年进入后期制作。

也有专家认为,少数民族是我国电影创作的资源宝库,历来得到电影界的极大关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学根基,因此在创作上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精品。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赵晏彪认为,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是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黄金时期,我国在这期间共出品了45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其中不乏传世经典,丰富的创作题材,让少数民族电影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近年来,很多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都具有很强的文学性,题材创新程度高、作品形式新,类型片打造也比较成功,出现了多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可以说2010年以来的少数民族现实题材创作呈现出不一般的品格,涌现了一批主题深刻、风格独特的制作。”赵晏彪说。

牛颂介绍说,也正是由于创作的丰富,让很多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国际影坛上也获得赞誉,《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展映,并入围主竞赛单元。中法合拍的《夜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元素,这个作品被选定为代表中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奖,标志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已从低潮触底回升,展现出重新回归主流的曙光。

“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面临着全面复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电影人的努力来解决。”牛颂在多年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推广工作中感受颇深。面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复兴机遇,他分析认为,首先要有大手笔、大气魄去打造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大作品,尽管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迅猛,但想要和好莱坞去比拼还是为时尚早,要打造精品、重磅作品,与西方电影文化形成战略平衡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次,要认识到中国艺术电影的复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重要平台。电影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出现细分的市场,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历来是艺术电影的生力军;再有,中国电影应该成为世界民族电影经典作品的策源地,民族电影是我们的优势,人类学是影视文化中的奢侈品,是真正的影视贵族。

影评人李国强认为,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繁荣不仅要依靠社会力量推动,依靠全体电影人的努力,更要有推动和保护少数民族电影题材的措施,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重新获得观众认可。李国强说,衡量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标准最终一定是市场效果,要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进院线、走近观众,才是电影人的最终目的。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政策对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实行票价补贴;可以定期组织电影院线开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专场;在年轻人中间举办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巡展、讲座;邀请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电影人走进观众中,与观众进行座谈;媒体也开辟专栏,定期推出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征文、影评,等等,这都可以让少数民族题材影片重新焕发魅力。“这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也不单单是电影工作者的事情,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成为电影院线的重要组成。”李国强说。

在更多电影人的眼中,未来让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真正走进院线、走进市场并不是太遥远的事情。

其它新闻
Other News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民族电影展征片公告
2024-12-06
音乐剧《景迈有嘉木》 演绎茶山茶人新故事
2024-12-06
用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 电视剧《日光之城》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