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12-22 浏览量:96444
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山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西至广西贺县、北与湖南江华相接,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总面积的87%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但经多年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已达到58%以上。盛产沙田柚、大肉姜、松香、淮山、冬菇、茶油、蜂蜜、香粳、竹笋等土特产品,其中大肉姜久负盛名,被誉为“广东生姜之乡”。下辖12个镇、3个农林场。2002年末,总人口11.6万人,境内少数民族中其壮族占人口43%,瑶族占6%。县城坐落在吉田河畔一个平缓的山坡上,北高南低,县城人口2万多人,城区面积不大。

连山有独特的壮族风情。壮族人天生能歌,所谓“出门三步起歌声”,连山人爱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欢欣或苦恼。壮家的建筑、节日和婚俗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

县城拥有金山文化广场、连山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场馆,办有民族歌舞剧团;镇村设有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广场文化、送戏下乡、送影下乡、送书下乡等活动深入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间民族艺术整理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有序进行,先后出版《民歌集》、《民间文学作品选》、《民族民间文艺集锦》等书籍,《小长鼓舞》、《抢花炮》、《炸火狮》申报成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有吉田龟背山等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馆藏文物达1700多件,确定太保西门楼、马头山摩崖石刻及城堡遗址、鹰扬关革命遗址等10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炮)之乡。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全面铺开,覆盖面逐渐扩大。

年晚歌

“年晚歌”是连山县壮区上帅乡群众性的对歌赛歌活动。对于“年晚歌”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每年从春节除夕之夜至元宵节期间的夜晚,在溪边或河岸对歌,各村寨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有约定时间的,也有不约而起的,一般是以一个村为一方,也有几个村联合起来为一方的,各方不甘示弱,都请来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歌师”、“歌娇”压阵,在旁教唱或出谋献策。唱歌者一般是一对,可一男一女,也可两男两女,要求两人的声音要合调。唱歌时,两人在一起并排站立,各人用一只手指按耳,放大喉咙演唱,使隔河对方的人听清楚。唱年晚歌不规定哪一方先唱问,如对方唱答不出来,问方也主动地将答案唱出来告诉对方。但由于双方都不服输,所以往往是唱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也有连续唱几个昼夜的,越唱人越多,规模越大,边邻近乡镇的歌手亦闻讯而来参赛。

年晚歌对唱,内容主要以知识歌(如拆字、猜物、猜谜、计数等)为主,亦有很大部分是随机应变随口而出的杂歌。年晚歌多用高调演唱,有一定格式和韵律,文字结构整齐,比兴很多,声音高亢悦耳,悠扬动听,别具一格。如(年晚歌):“新年新,新年新岁庆新春,读书下是孔正是孔夫子,唱歌正是刘三音。”

闹年锣

闹年锣是连山县小三江、加田等壮乡村寨,在春节前后夜间进行的传统文艺活动。一般以青壮年为主,由五六人组成一个铜锣队,每队有4-6面铜锣;其中有大锣、小锣、有平锣、芒锣。此外,还配有一对绕钹和牛皮大鼓。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至正月初五进行这项活动。晚饭后,村里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选定一个避风地方,烧起一堆篝火,众人轮流敲打,有时也游动敲打。闹年锣开始时,钹领锣响,以“喳——锵——喳——锵——喳喳——锵”的节奏,高中低音和谐配合,音质浑厚、尖脆、悠扬,往往敲闹到深夜。至除夕之夜,听到放炮竹迎新岁之时,闹年锣活动便进入高潮,炮竹声一停,铜锣队就开始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放鞭炮迎锣队,由主人领人厅堂互相叩首恭贺,接着全体队员和随从人员再向主人表示贺意,主人以糖茶、糖环糍热情接待。离开主人家时,主人又鸣放鞭炮欢送。

赛铜锣

赛铜锣是壮族人民在闹年锣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处敲锣比赛活动,同样在春节前后进行。有村与村对赛,也有几个村联合为一方对赛。赛前,比赛双方在野外海滩或草坪选定场地,搭好锣架,并烧起一堆篝火。赛时,由挑战一方先敲锣。另一方立即敲锣应战,参加比赛的人轮换敲锣,如果哪一方锣声稍弱,对方就会哄声取笑,双方赛锣队越敲越起劲,谁也不甘示弱,坚持赛到天亮。若哪队能一直保持参赛人数和雄亮的锣声,就算获得最后胜利,还鸣放鞭炮庆贺胜利,另一队则扫兴停锣收兵。

节日

春节

春节是一年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壮族白天走亲访友,夜晚举办文娱活动,有“歌堂夜”,男女各为一方,围着火堆对歌鼓,走村过寨游演。

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各乡镇有“舞火狮”活动,在振天的鞭炮声中,舞狮人轮番上阵,场面蔚为壮观。

开耕节

二月二为壮族的开耕节,家家户户做汤糍过节,预兆开耕顺利,来年丰收。壮族的家长身披蓑衣,头戴笠帽,卷上裤腿,光着脚板,捧一碗汤糍,向田野祝愿“开耕顺利,全年丰收”,在此节日,有来客吃饭不留宿的习俗。意为留客住宿,山地作物会遭受禽兽糟蹋。瑶族则把糍粑拿到地里粘在竹竿上给鸟吃,意愿鸟儿在春播时不要再吃地里的种子。

四月八

古称“龙华会”,俗称牛王诞,是壮族大节。这天,壮家门边、牛栏都插上带叶枫枝,耕牛免役,宴亲会友,甚为热闹。并炊黄、黑二色糯米饭分喂黄、水牛,人也抓食。若家中有小孩体弱多病,就抱他进牛栏里抓着吃,以示让小孩能像牛一样粗食、快长和健壮。

瑶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连山的过山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它瑶节。在这一天,瑶胞除杀鸡杀鸭、吃米粽外,还在各家门口挂葛麻藤,以辟邪。

七月香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连山壮族传统节日“七月香”,此节日壮家人概不请客加菜,而是要下河戏水、沐浴。传说此日天上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河里流的都是圣水,对人类十分有益,人们沐浴后可消炎、除毒、驱邪、润皮肤、靓丽、不生热痱、少生病、益寿延年。这一天壮家的姑娘、少妇都习惯在午时前后跳进河里用圣水洗头、洗澡、用手搧水耍玩嬉闹。据说此日取水制醋,醋香耐放,经久不坏,故称“七月香”(又称“长久节”)。2006年9月23日成功举办了广东(连山)首届壮家“七月香”戏水节。

九月九

壮族称禁火节,搞“送火神”活动,这天,农户在旷野用稻草或茅草扎成草屋,到晚上每家一人各持火把同去烧屋,然后“吆喝”一声摸黑回家,意为送火神上天,避免火灾。

除了上述大型的节日活动外,六月六的尝新节,壮族包二、三市斤重的艾青棕,到田头祭神,壮语叫“拜久那”,祈求田头神庇五谷丰登。七月十四的壮族探亲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六瑶族耍歌堂等等。

体育

连山民间传统体育有武术、抢花炮、追天灯及少年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母鸡孵窝”等项目。

抢花炮

抢花炮俗称还炮,是壮族举办庙会时的传统体育项目。参赛队每队8至10人,比赛时,将一个直径8公分的铁花环,放入装有火药的铁铳内,然后点火发炮,将花环送上天空。花环掉落,双方队员即猛烈抢夺或藏或掷,气氛紧张而热烈,在规定的时间里,待裁判员鸣锣或吹哨宣告比赛结束时,花环在那一方手中那一方就是胜利。花环归胜利方保管,比赛时交回炮会进行比赛,帮名“还炮”。

追天灯

追天灯也是壮族传统体育节目,活动时间多在春节晴朗天气进行。天灯亦称“孔明灯”,先用竹笏编织成底部直径0.33-1米、高1-2米的圆筒形或圆锥形框架,后以纸粘贴紧密,状似火箭,内吊一个用铁丝结成烧火蓝,供放松柴燃烧。制作天灯,要求上下匀称,左右平衡,轻便,使天灯上升时平稳,圆锥形天灯还要设一个方向舵。放飞时,点燃烧火蓝内的松柴,人们敲锣打鼓吹唢呐,群情激昂。天灯渐渐升上天空,当其底部的鞭炮一响,人们便开始追逐,不管“天灯”飘向何方或飘游多远,都穷追不舍,以先抢到天灯为胜。当天灯被抬回时,人们同样敲锣打鼓吹唢呐迎之。

母鸡孵窝

母鸡孵窝壮语称“咩该放哟”,是壮族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参加游戏的人数一般6至8人。游戏开始前,先在地上划个直径约0.5-1米的圆圈作“鸡窝”,“鸡窝”里放7-8块拳头大小的石子作“鸡蛋”。然后,抽签选出一个扮“母鸡”的人。游戏开始时,扮“母鸡”者先在“鸡窝”里四肢撑地,形似“母鸡孵蛋”,任务是守护“鸡蛋”不让别人抢去。其余的人则在“鸡窝”四周“抢蛋”。对前来“抢蛋”者,若被“母鸡”用脚踢到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就不能再来“抢蛋”。扮“母鸡”者在伸脚踢人时,双手不能离地,更不准撑出“鸡窝”之外踢人。一轮游戏结束,扮“母鸡”者能保住“鸡蛋”不被抢光就是胜利,抢光就是失败。

其它新闻
Other News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2015-12-31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
2015-12-31
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2015-12-31